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職業規劃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課題,有職業規劃的人,在職場中如魚得水,早就領先于同齡人,而沒有職業規劃的人,他們一直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不斷犯錯,甚至影響了生活。
我們也了解到職業迷茫的根本原因,就是看不清前面的路該如何走。換句話說,我們一邊對于眼前的現狀糾結彷徨,一邊對未來的路毫無方向,不知道如何選擇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
那么我們該如何去解決職業迷茫呢?今天筆者從三個方面幫助大家去思考這個問題,從而清晰自己的方向。
1、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
其實很多人都對自己所處行業的情況,以及目前的就業環境一無所知。不知道當下社會的各行業發展的現狀和前景。更別提能知道有哪些工作可以去做,哪些崗位是適合自己的。
很顯然這個時代是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的發展給就業帶來了很多的影響,比如在農業時代我們最看重的便是體力上的優勢,工業時代我們最看重的便是一個人對技能掌握的熟練程度,那時候的工作多半是流水線工作,不需要獨立思考便能完成,只要你速度快,操作熟練,便可以在就業市場上立足。
直到互聯網時代的今天,一些螺絲釘崗位不斷被取代,我們的崗位要求多半是圍繞著“獨立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非程序化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就導致以前看似很穩定的高速公路收費站收費工作已經慢慢被機器取代,公交車的售票員也慢慢被刷卡機取代。
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時代高薪行業的未來前景,不斷探究,在行業+職位的組合下,找到適合自己且具有發展潛力的工作。 如果你正面臨著職業迷茫,不如花點時間想想自己所處的環境,對它進行分析,思考到底它是否值得你堅持下去。
2、定位自己的發展方向
當你充分了解了行業現狀,并作出合理分析后,該如何進一步做出選擇呢?事實上,現在的工作崗位分為兩種,程序性工作和非程序工作。程序性工作就是那種可以流程化、程序化,工作內容機械重復的工種,它又可以分為:認知類型和體力類型兩種。非程序性工作是指那種需要獨立思考、不斷學習的工種,它也可以分為認知類型和體力類型。
我們來舉個例子,像出納、銀行柜員、操盤手這些崗位都屬于程序性工作下的認知類型,像流水線工人、搬運工、收費站人員這些崗位都屬于程序性工作下的體力類型,這兩種類型的工作都慢慢會被機器和大數據所取代。
而像設計師、市場運營、老師、律師、心理咨詢師這些非程序性認知崗位工作,以及理發師、園藝師、健身教練這些非程序性體力工作崗位,這些都是不易被取代的工種。
大家可以思考下自己的工作崗位屬于哪一種,思考自己是否會有被取代或者降薪的可能,如果你不幸正好從事程序性工作,就要認真思考自己的方向,如果你所做的是非程序工作,那么你便可以更快一步的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天賦,去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的工作,盡可能的將自己的收益最大化。這個收益包括薪資、工作愉悅度等各方面的因素。
3、更新自己的認知
當你已經了解了自己所處環境的現狀以及對自己的崗位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后,我們也不能忘了不斷更新自己的認知。這個時代已經逐漸不需要螺絲釘崗位了,也沒有一個工作崗位是真正意義上的鐵飯碗了,相反市場更需要具備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人,在這樣一個環境下,我們就該花時間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以及找到自己快速進步的關鍵點。
只有真正學會解決職業迷茫的思維,找到切入點,我們才能更好的面對職業規劃,理清這個貫穿我們一生的問題。那么就從現在、從此刻開始,好好為自己梳理一下職業規劃吧。